查看原文
其他

25岁新加坡青年、中国留学生首尔梨泰院死里逃生!遭遇踩踏事故怎么办?记牢6招!

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2-12-17


“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,奋力爬上酒吧阳台外缘,想从那里进入酒吧逃生。难以置信的是,酒保望着我什么也不说,两度制止了我,让我回到人群中去。”25岁新加坡男子旅韩首夜,亲历梨泰院踩踏事故,死里逃生。

新加坡籍男子许铭恩(25岁,摄像师)上10月29日与友人飞抵首尔,当晚一行三人前往梨泰院参加万圣节活动,万万没想到差一点就命丧黄泉。

事发当晚,许多人帮助伤者进行心肺复苏。(法新社)

许铭恩接受《联合早报》访问时说,起初三人跟着人潮向前走着,完全没有意识到现场潜在的危险。突然间,人群中出现骚动,有人时不时向前或向后推搡。他们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头,当即开始四下寻找出路,不过这时三人已随着人潮来到了踩踏事故发生的斜坡上。

情况开始失控,人群中有人失衡摔倒,三人绷紧神经确保自己站稳,不久许铭恩被挤到一旁路边,和两个朋友失散。

现场越来越拥挤,叫喊声此起彼伏,许铭恩开始感到呼吸困难。人群中有人高喊着让众人向后退,然而却有越来越多人涌上斜坡,许铭恩被挤到墙边,墙上的招牌刮伤了他的手。

在那一刻他意识到,再这样下去自己可能会晕过去,于是奋力抓着墙上凸起的招牌,爬上了约有半层楼高的酒吧阳台边沿,并打算从那里进入酒吧逃离。


父亲人群中托举小孩

有人向他伸手求助


但他没想到,酒吧的酒保竟隔着阳台玻璃两度制止他,甚至摆摆手要他回到人群中。他只得用尽力气抓住墙上的东西,把脚紧贴着墙边,一点一点挪动了约20米,最终从一处店屋的斜角屋顶滑下来,跌落在一堆垃圾袋上,安全逃生。

令许铭恩印象最深的是,当他爬到上面时,看到被挤在人群中的一名父亲用尽力气托举着几岁大的孩子,有几名女孩子看上去已奄奄一息。当他沿着阳台边移动时,人群中有人向他伸手求助,可惜他根本碰不到对方。

许铭恩说,自己是三人当中最后逃出的,两名朋友在踩踏事故发生前已离开,因此并未受伤。他打开手机时才发现,朋友已打来10多通电话,询问他的位置。

许铭恩虽受了轻伤,但庆幸自己得以逃生,他说:“当局应该预想到万圣节活动会有很多人参加,若是现场能够管控人流,让公众一波一波地进入,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。”

伤者、遇难者被抬出现场。(法新社)


身型娇小难突围

近百罹难者是女性


据韩国消防部门统计,死者中近100人为女性,比男性多出几乎一倍。原因可能是,女生多数身型矮小,在空间狭小的践踏环境中难有突围的机会。

一名在现场救援的医生李范锡描述了事发当下的惨况,看到许多死者出现口鼻出血以及腹部膨胀。李范锡10月30日受访时指出,眼见被抬出来的伤者越来越多,他便以医疗人员的身分参与救援。他看见许多伤者脸部苍白、没有呼吸脉搏,且口鼻出血。

他说,在给伤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,可以明显感觉到伤者的腹部持续膨胀,但无法确定到底是气体还是出血。

首尔市民为亡者献花。(路透社)


被夹人群中

双脚几乎离地


一名中国籍女幸存者获救后在微博发文说,亲睹两名年轻女子活生生断气。“前面女生一直哭,哭到咽气……她们都死在我旁边。”

她指出,自己个子较高,被挤压时还勉强能呼吸,但在身边个子娇小的女孩就没那么幸运。“她呼吸不到空气,就这样在我面前断气。”

她事后经检查并无大碍,但一直觉得胸腔仍有挤压感。“呼吸不了的那种死亡感觉,真的到现在为止还能感受到。一想到事发当下的画面,我就浑身发抖、难以呼吸,甚至出现恶心。”

另一名王姓幸存者也说,自己被挤压得非常难受,感觉呼吸困难及心脏疼痛。“我在29日晚上8点左右进入梨泰院街道……一开始不是非常拥挤,还能正常行走,但慢慢就变得拥堵了。”

“我身后的五六个韩国男生可能不想被堵在这里,我听到他们商量好,一起往前挤压。我所处位置就在他们的前面,我被挤压得非常难受,甚至有那么一瞬间难以呼吸。我多次被绊倒,也多次踩到不明物体和他人的脚。”

幸存者姜小姐说:“本来还算正常地走着,突然来了很多人。前面的人往后挤,后面的人往前挤,我们被夹在中间。我快无法呼吸,双脚快离地了。我看见很多在中间的人往旁边的电箱上爬,我就踩着啤酒箱爬了上去。我觉得这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。”

外交部:没新加坡人伤亡

新加坡总统总理表示慰问


新加坡外交部10月30日发文告指出,目前没有新加坡人在首尔梨泰院的踩踏事故中伤亡。

新加坡驻韩国大使馆跟当地官员保持密切联系,目前没有新加坡人伤亡的消息。外交部会继续留意局势发展。(路透社)

李显龙总理向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哀悼,根据外交部发出的唁电,总理对这次事件感到非常难过,对很多死者是年轻人感到心痛。

“我代表新加坡政府,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和同情。在这个艰难时刻,我们的心与韩国人民同在,我也祝愿所有伤者能尽快康复。”

总统哈莉玛10月30日在脸书上贴文说,对事件感到震惊和难过,许多遭遇踩踏事故的都是青少年和年轻人,很难想象遇难者和伤者的亲人朋友正在经历的创伤和悲痛。她在这艰难的时刻为韩国人祈福,并希望伤者尽快康复。


不幸遭遇踩踏事故怎么办

牢记这六招


正常人都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行进路线,就算人潮再密,似乎也不至于挤作一团,酿成惨剧。

然而,当大规模人群从不同方向汇聚,一个个体往往就无法完全控制自身行径,而被淹没在人潮中。

根据德国科学家德克·赫尔宾(Dirk Helbing)在1995年提出的社会力模型(Social Force Model),每个人的行动轨迹都由三个因素决定。首先是引导自身前往目的地的“自驱动力”,其次是在行进过程中,避免自己和他人或其他物体碰撞的“人人排斥力”跟“人物排斥力”。

当不同方向的大量人流交汇,这三种力会驱使行人和前往同个方向的人群形成一个群组,为了避免碰撞而共同前进,形成条纹状的人潮。

一份2007年的研究发现,无论空间密度如何增加,人流速度都不会归零。也就是说,就算人流极端堵塞,行人还是会被挤着移动,形成“紊流”现象。而一旦人流紊乱,平均10分钟内就会出现踩踏事故。

不同方向的人流交汇,特别是朝相反方向对冲时,就有很大概率发生踩踏事故。尤其在场所相对狭窄的空间,踩踏的概率就更大。

梨泰院踩踏事故中,由于事发小巷只有头尾两个出口,而且宽度不到4米,两个相反方向的人潮无可避免地对冲在一起,一旦有人跌倒,就会像骨牌效应一样,一发不可收拾。

因此,大型活动的场地管理者往往通过栅栏、路障等装置区隔人流,例如国庆庆典或农历新年活动时行人在封控的路上看到的景象。

踩踏事故无可避免

要如何应对?


若紊流出现,踩踏事故无可避免,冷静的头脑是生存关键。

根据赫尔宾2000年发表在《自然》期刊的研究,人群拥挤时,一个人的期望移动速率越快,整体疏散的速度反而更慢。因此,要是在混乱的人潮中冲动地推搡他人,企图让自己快速离开,或转移到相对松散的场地,反而会得不偿失。

其次,虽然个体在人群密集场地很难控制自己的轨迹,但还是要尽可能“随波逐流”。就算自己的目的地在另一方向,也不要逆人流移动,给自己造成危险。

此外,随人群移动时,千万不能弯腰或蹲下。有时因为手里的物品不慎跌落,或者是自己的鞋子被旁人踩掉,想要低头去捡。可是,一旦身体降低,重心偏移,很可能被四面涌来的人潮推倒。


如果发现人群越来越密集,而且已经没法离开,就要四下寻找掩体当缓冲。通常可以拿墙壁、灯柱,这类稳定且不会被挤压倒的物体,当做保护自己的缓冲。不过,要注意远离橱窗等玻璃制品。

最后,如果陷入人潮,特别是有人群从反方向冲来,切记要用手臂撑起一个三角形,双肘撑开护住前胸,让自己有呼吸的空间。

根据计算,踩踏事故中的人群冲击时,释放的力可以瞬间达到4500牛顿(Newton),相当于被一头公牛挤压着胸腔。在这种情况下,人们每呼出一口气,胸腔就会再被压缩,直到窒息为止。

这也是为什么,在踩踏事故中,人们会露出难以呼吸的表情,而且大部分遇难者可能都死于窒息。


不慎跌倒

应该如何自救?


如果还能跟着人群缓慢移动,主要提防的是避免窒息。可是,有时人群紊流来袭,路人不断推搡,身边又找不到能支撑的物体,就很容易跌倒。

万一不小心摔倒,就算身旁其他人想要保护,往往也有心无力,最后被别人踩着走,或是被又跌下来的人压住,危及生命。

对此,也有一套摔倒后的自我保护动作,避免进一步受伤。


首先,摔倒后要保持侧身,不能仰卧或俯卧,把自己身体脆弱的部分暴露在外。

其次,身体应该蜷缩,降低受冲击面积,也要随时注意站起来逃生的机会。

再次,要用双手抱头,保护自己的后脑和后颈,一旦这两个部位受到猛烈撞击,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。

此外,两只手肘相对坚固,可以向前伸,护住太阳穴。

最后,双膝应该尽量向上,保护身体重要器官的位置。

整体而言,跌倒时的保护动作是为利用相对坚固的身体部位,保护较脆弱的地方,同时将自己可能受外界伤害的面积降到最小,提高生存可能。

最重要的是,无论被人潮裹挟,还是不小心摔倒在地,都要保持冷静,这样可以降低氧耗跟代谢率,换取更多时间和精力,等待救援。

相关阅读:




文:刘芸如、邴泓剑、范晓琪


 

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

收看独家访谈、特约节目

了解本地新闻、疫情资讯


一只爱生活、文艺范的小鱼尾狮
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
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~ 
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旗下产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